• 建廟:清雍正2年
  • 地址:臺中市中區中山路328號
  • 聯絡方式:(04)2224-2049

順天宮最初建廟確切時期因為年代久遠考據困難,只知道相傳是雍正初年,清總兵藍廷珍主張開墾臺灣,招來佃農開墾大墩庄一帶,以現今中區、西區為主,當時藍廷珍為漳州漳浦人,漳州人大多祀奉開漳聖王及其部將輔順將軍為地方保護神,藍廷珍開墾大墩庄時 ,於雍正1年〈1723〉即將隨船保佑來臺的媽祖奉祀於大墩庄。藍廷珍是武將,臺中地區漳州移民占福建籍的83.2%,依此可以推知,輔順將軍廟與馬祖宮是先後創建,迄今已歷280餘年。

《續修臺灣府志》載:「〈貓霧拺〉保內更有大墩小市。」雍正11年〈1733〉,設置貓霧拺汛,大墩街由都司千總帶兵250名駐紮,成為防備的前哨。由於駐兵提供安全的保障,大墩一帶商家日益匯集,今柳川與綠川之間地帶,逐漸發展成為一農產集散加工中心。馬祖宮〈萬春宮〉即是座落在柳川與綠川之間中央的聚落〈今光復國小一帶〉,輔順將軍廟〈馬舍公〉則在北端。

乾隆51年〈1786〉林爽文事件、同治2年〈1863〉戴潮春事件,大墩街首當其衝,歷經二次戰火的焚掠,順天宮均遭受波及。其間嘉慶5年〈1800〉彰化知縣胡應魁為安撫地方民心,特題「民和降福」匾額懸掛於廟內。匾額附文:「拺東一帶漳、泉、汀粵之人聚而居焉,籍雖各異而志合為一,年豐屢告,良有由也,傳云:民和而神降之福。不信然乎,採其語為額,以昭神貺,且以定民志云。」期許不同祖籍移民和睦相處,神明才能降福。乃順天宮倖存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。

光緒15年〈1889〉曾重修,日治明治39年〈1906〉再度重修,明治44年〈1911〉公布「臺中市區計畫」,被劃為國小用地,有幸地方仕紳林烈堂、吳鸞旂、賴墩等,為延續馬舍公保佑地方,獻地、集資遷建現址,並於大正10年〈1921〉完成。之後由於廟殿年久腐朽,民國84年〈1995〉 再度重建完成,即今莊嚴肅穆、廟貌宏偉的「歇山重簷式」廟宇,為配合現代的服務,民國99年〈2010〉另整修副殿,購置鄰地擴建廟埕,重建牌樓、環保金爐及地下停車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