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來子孫越傳越多,從大稻埕角分出三角埔角,並自觀音坑角分出成仔寮角,共計成為八角頭,每8年輪值一年著角奉祀。著角交接在舊曆9月15日,稱為過頭,亦是舍人公千秋之祭祀正日,次年舊曆9月14日為謝神之祭祀日,各角頭對舍人公的祭祀頗為虔誠又盛大,但如今很多宗親都誤將9月14日當作聖誕日。舉例說明輪值的方式如下:例如2000年是加蚋仔著角,神像被請到爐主家中奉祀,到了農曆9月14日,加蚋仔角為了感謝神恩庇佑,會殺豬公酬神;9月15日則是由下一個輪值的角頭「著角」,由新莊負責將神明請回角頭內的爐主家中祭拜,稱之為「過頭」。
現今8大角輪值順序依次為:
1. 加蚋仔角:今臺北市萬華之東園新村,東園街果菜市場一帶。
2. 新莊角:今新北市新莊區,在新莊街之武廟進行過頭,只是組成份子比較複雜,不一定是西亭陳氏後代,其他陳氏宗親亦參與其中,是聚落都市化的結果。
3. 三角埔角:今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延平北路六段永倫里一代,由上天宮負責。
4. 大稻埕角:今臺北市大同區淡水河邊迪化街一帶。
5. 洲仔尾角:原在今新北市五股、蘆洲交界處,塭仔圳匯入淡水河處,即因二重疏洪道遭拆遷散莊的洲後村,現在參與人員散居三重、蘆洲、五股一帶,原由蘆洲區中正路底堤防旁的土地公廟辦理,今已在蘆洲市長安街公園,重建「忠義廟」由其負責辦理。
6. 成仔寮角:即今新北市五股區成州里靠區公所一帶。
7. 觀音坑角:今新北市五股區凌雲路一帶山區。
8. 灰磘角:今新北市蘆洲區仁愛里三民路與復興路三民中學一帶地區。
洲仔尾角因二重疏洪道遭拆遷散莊,雖然地理空間已消失,但其擁有的參與資格仍未消失,仍是社會意義的「角頭」。

參考來源:王志文,《臺閩同源宗族空間祖織差異研究──以台北淡水河岸與廈門環西北海域地區為例》,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,2003年,頁84-8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