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各家宮廟所提供的相關文獻記載,以及根據廟方人員口述,臺灣舍人公傳記共有三種主流版本,分別為東漢馬援、唐末馬仁以及北宋馬恩、馬殷,其傳記年代、人物、事蹟都各不同,惟以唐末馬仁之說流傳較多,以下依據朝代排列,介紹各家舍人公傳記及其他傳說。

東漢—馬援

馬援,字「文淵」,東漢扶風郡茂陵縣人(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北),拜命伏波將軍,是幫東漢光武帝打天下的名將之一。有許多名句流傳於當世,如:「男兒要當死於邊野,以馬革裹屍還葬耳。」、「丈夫為志,窮當益堅,老當益壯。」及著名之《誡兄子嚴敦書》家訓中的「畫虎不成反類犬」等。 據史書記載,馬援長相俊美,起初在扶風郡做督郵,因押送囚犯前往長安途中,見囚犯哭得十分傷心,於心不忍下,私下放走了囚犯,自己也只好逃到北地郡(現甘肅天水一帶)躲藏。後來王莽篡位後,大赦天下,馬援出任新城大尹。王莽新朝滅亡後,馬援曾一度依附佔據隴西的隗囂,後來投奔漢光武帝劉秀。 建武6年隗囂謀反,馬援重義氣,屢勸隗囂投降於光武帝,但隗囂認為馬援背叛他,便起兵反叛。馬援善於用兵,因而大破隗囂。除了擊敗隗囂以外,馬援也為東漢南征西討立下了許多功勞,有人就勸說他:「您打仗多年夠辛苦了,應該留在家裡多休養吧!」,馬援卻說:「男子漢應為國殺敵,死在邊疆上用『馬皮裹屍』,何能臥病床上,死在兒女之懷中呢?」,「馬革裹屍」從此成為千古名言。 建武24年,馬援出征討伐湖南、貴州一帶蠻族反叛,時年63歲,大軍行至壺頭,馬援即病死在軍中(建武25年),實現了「馬革裹屍」的壯志,終於達成他生平的宏願。

唐—馬仁

據《陳元光開漳史篇》載,馬仁為河南光州人氏,原籍和生卒年月皆未見史冊記載,俗稱「馬舍王公」、「馬舍公」、「舍人公」、「馬使爺」,唐高宗顯慶年間(西元656年)追隨「開漳聖王」陳元光及其父陳政將軍,與輔義將軍倪聖分、輔顯將軍沈毅及輔信將軍李伯瑤並列為「開漳聖王」旗下的四大將軍。 「開漳聖王」,又稱陳聖王、陳府將軍、聖王公、威惠聖王,即唐朝開設津州的首任刺史陳元光,字廷炬,號龍湖,隨其父陳政來到閩南,開拓漳州,施行仁政,將中原文化移植于漳州平原,深受漳州人民的崇敬和讚揚。馬仁與陳元光尚有大舅妹婿之姻親關係。 據《漳州府志》的記載,馬仁不僅文武雙全、智勇兼備、善於治兵,並精研醫術。協助陳元光籌劃軍務,屢戰屢勝,軍功顯赫,在疫病流行時,普濟衆生,平息時疫,深得陳元光器重。唐總章二年(西元669年),泉州與潮州之間發生「蠻僚嘯亂」,朝廷命陳政(歸德將軍)入閩平亂,馬仁之入閩,陳政因積勞成疾,卒於任上。陳元光承襲父職,平息蠻僚首領苗自成、雷萬興等寇亂 ,馬仁協助「開漳聖王」陳元光闢地置屯,平定漳州的龍溪、漳浦、南靖、長泰、平和、詔安、海澄等7縣,並設漳州府治於龍溪 。 當地居民原本是沒有受過教育的蠻族,開漳聖王上任之後,驅逐少數劣族,安撫教育蠻民,將中原文化移植漳州,因而深受漳州人崇敬。相傳馬仁不僅在協助開漳聖王驅逐少數劣族時,研發紙籠燈,用於夜間照路以領兵突襲敵方,還教育當地蠻民,利用竹籐建屋,造竹床、竹椅及笞篩筐籃,改善蠻民生活,所以日後馬仁便被奉為「竹籐業開基祖師」及「紙籠燈開基祖師」 。 漳州建州時,陳元光曾薦舉其部屬馬仁等,在《舉薦部曲人才表》說:「凡具有幹才與謀略者,請授爲司馬等官職」,並蒙皇上採納。其中對馬仁的評語是「剛而無欲,斷而有謀,可領本州司馬官職」。 今福建省漳州市區岳口街,有一座宋代古廟-馬公廟,供奉的地方守護神,就是漳州人所崇敬的輔順將軍馬仁。 睿宗景雲2年(西元711年)11月5日,蠻寇苗自成、雷萬興之子又於潮州聚眾反抗朝廷,反眾潛達岳山。陳元光聞訊率輕騎抵禦,卻因援兵後至,被敵將藍奉高刀傷而陣亡,以身殉職,當時馬仁爲保護陳元光突圍,血戰陣前,大呼其下屬官兵:「拼死保護陳將軍突圍,不要管我!」最後頭被砍掉,身軀屹然立於馬背上,威烈如神仍橫刀禦敵。陳元光、馬仁遭到蠻兵伏襲身亡的噩耗傳開,漳州軍民無不悲痛欲絕。朝庭聞訊陳元光為國殉難之惡耗,痛失忠良,下詔贈豹韜衛鎮大將軍。 玄宗開元4年(西元716年),下詔為陳元光立廟,以使一代忠烈,永垂不朽。南宋紹興年間,宋高宗昭賜敇封馬仁為輔順將軍,漳州百姓懷其神勇,立廟奉祀或配祀於開漳聖王廟。廟的正殿當中供奉開漳聖王陳元光,左右分別配祀輔勝(信)將軍李伯瑤、輔順將軍馬仁。人口較多、氏族觀念較强之村社,則獨立建廟而祀,如馬姓及鄰近雜姓奉祀輔順將軍馬仁,俗稱「輔順公」、「舍人公」、「馬舍公」。 相傳在康熙年間,清官藍理出征澎湖前,曾經至馬公廟祈求護祐,並將馬公爺香火帶在身上。澎湖海戰當中,藍理負傷而腸子外流,只覺劇痛中朦朧看見馬公爺撫摸其傷口,族人藍法將腸肚塞入腹中,其弟幫其包紮穿衣,藍理毫無痛感,繼續作戰,清軍士氣大振,終贏得勝利,是為馬舍公顯靈之事蹟。

北宋—馬恩

在北宋方面有兩種版本,事蹟略有出入: 馬恩,又名馬伯喬,起初在馬舍訓練馬匹,因此文稱為「馬舍公」,因文武雙全,又精通地理,後來被引入皇宮,為宋仁宗駕前鎮殿將軍,妻子為奈鷥英。 在濁水國番兵作亂之年,因當時朝中無大將,只能派13歲的楊文廣征伐,皇上封楊文廣為元帥,馬將軍則受封為前路先鋒兼參謀,副先鋒為施坤保。 楊元帥年幼,有勇無謀,且濁水國兵強將勇,遂不敵戰敗,馬將軍被名叫羅荐的番女擒走,要求將軍必須答應婚事,才寫出降書、降表交給宋朝,否則就將宋朝打得落花流水。將軍顧全宋室江山大局,將所得到降書帶回營地,不料在半途,竟被施坤保所埋設之大馬溝陷阱及萬路箭陷害而死。將軍死於馬上,屍體不倒,人民感其神勇,因此崇祀為神。 施坤保與楊文廣得降書返京奏明皇上,欲領功勞,皇上先擺下酒宴三日,將要對賞之時,馬將軍因心有不甘,遂顯聖將施坤保生擒活捉。 楊文廣以技巧說服施坤保,將經過實情奏明皇上知悉,皇上乃將馬將軍封為「輔順將軍」。

北宋—馬殷

馬殷,宋真宗景德年間,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馬欄地方。宋仁宗時為左翼鎮殿大將軍。 其隨楊文廣元帥為先鋒,征伐南閩十八洞,連破十七洞後,在攻打第十八洞娘子寨飛鵝洞時,被金精娘娘用白光罩下將馬殷之首級斬斷。 馬殷之首級雖然落地,而身體尚端坐馬上,望東而行。楊文廣令焦廷貴領兵隨後觀其究竟,焦廷貴領兵奔馬其後,竟見失去首級馬殷仍端坐馬上而行,乃大聲疾呼「馬將軍爾之英雄蓋世」。 焦廷貴將馬殷屍體運回軍營,楊文廣將其厚葬,於討平南閩十八洞班師回朝後,向宋仁宗奏明馬殷英勇事蹟,宋仁宗為感懷其英勇戰績遂封其為輔順將軍。 此一傳說應該是源於《平閩十八洞》一書 ,這是一流行於閩南、臺灣以及閩南各地的傳統章回小說,內容主要在說宋朝仁宗嘉祐年間,閩王藍鳳高佔據越都,統有十八洞,稱雄謀反,宋仁宗派楊文廣征閩,一一擊破閩地十八個「番洞」(少數民族的峒寨)的故事。 根據1935年葉國慶先生在廈門大學學報中發表的「平閩十八洞研究」論文中,認為其實就是在講唐代陳元光(開漳聖王)平定閩地蠻族的故事,因為正史中並沒有楊文廣平閩的記載,但《漳州府志》確有記載陳政、陳元光父子與部將馬仁等入閩開闢的事蹟,而陳元光戰死於藍奉高,在《平閩十八洞》中,閩王之名也是藍鳳高(同音不同字),因為傳說的堆積性、章回小說的附會轉換等原因,唐代陳元光的平閩事蹟變為宋代楊文廣征閩了。

馬福

因舍人公又稱「馬公」,巫醫業亦信奉「馬公」,相傳馬公名為馬福,蘇州葑門人,原以賣菱為生,每日清晨經過巫醫所信奉之宋相公廟(宋相公,即宋相)時必敬禮,後來因與人相爭不勝,投水而死,剛好宋相公神舟尋至,便由宋相公收為帳前驅使,又稱「馬福總管」或稱「馬阿公」,從典故來看,實與輔順將軍有所不同。

李伯苗

有傳說馬舍公即李伯苗,如:彰化東山鎮興廟之傳說,但據載李伯瑤,又名李伯苗,字昆宗,京兆三原人(今陝西三原),為唐朝開國名將衛國公李靖之孫。與輔義將軍倪聖分、輔顯將軍沈毅及輔順將軍馬仁並列為「開漳聖王」陳元光旗下的四大將軍,因其佐政有功,賜號「輔信」,多與輔順將軍馬仁配祀於開漳聖王廟中,但也有以祂為主祀的廟宇,並定農曆3月8日為其神誕日。故輔信將軍、輔順將軍之傳說交雜合一,非常複雜難分。

關公赤兔馬馬伕

舍人公又稱「馬使爺」,有人認為即關公的赤兔馬馬伕,多在主祀關帝的廟宇中從祀,一般安置在神龕下方,大一點的寺廟會在廟埕另外設置小型神龕,讓馬使爺獨立受祀,具傳能助信徒找回失物,從典故與祭祀情況等各方面看來,馬使爺並不等於輔順將軍,應該是不同的神,恰巧有相同的稱號。

水草馬明王

亦有謂其為馬的守護神「水草馬明王」,根據康熙、乾隆時所修的《臺灣縣志》及《臺灣府志》,「輔順將軍」又稱「馬王」及「馬祖」。《臺灣府志》則稱馬王為天駟房星之神,如此,就和昔日中國所祭相同,據《燕京歲時》記載:「馬王者,房星也,凡營伍中及畜養車馬人家,均于六月二十三日祭祀之」。 又《北京指南》記載:「西便門外白云觀,祭火神及馬王」。 鄭成功治臺,寓兵于農,生聚教訓,營伍車馬至為重要,所祭祀的馬王,或許就是《燕京歲時記》中的「馬王」,或即為馬的守護神水草馬明王。惟傳說水草馬明王是漢武帝的馬監,有三隻眼、四隻手,不但與目前看到大部分輔順將軍的形象相去甚遠,傳說也不相同,聖誕日也不同,恐怕又是有兩神傳說交雜的情況。

神蹟

八德
清道光20年由簡氏先人從福建恭迎馬舍王公來臺奉祀,當時簡氏先人在山中釀製樟腦油,遇到原住民即將出草,由於輔順將軍馬舍王公托夢警示簡氏先人,讓其逃過一劫。因馬舍公顯靈救命,故簡氏先人於清道光20年在淡水廳桃澗堡八塊厝庄竹高厝13號建廟奉祀。
宜蘭
傳說最初是在嘉慶年間,宜蘭北門渡口有一渡船伕因病,適逢外鄉人徐法捧奉馬舍公神像坐船,船伕祈求祝禱後果然病癒,馬舍公之神蹟亦因此傳開,輔順將軍馬舍公神像和開山徐法也從此在宜蘭河邊定居下來,草創時是一間小小的草廟。清光緒11年,秀才林廷儀準備上褔州考舉人,出發前身染重病,乃向馬舍公祈求,希望身體能康復,此科能中舉,是年秋果然林廷儀考上舉人,林廷儀返鄉之後大大感恩馬舍公靈驗,於是在光緒13年首倡發起重新建廟。
台中
早年彰化蔡氏到臺中工作,因工作不適,去當地奉祀的將軍廟(即臺中市順天宮),恭請香火回來,不久身體轉好,而後恭迎回山腳村蓋土角廟奉祀。
彰化
曾有位老人家失蹤,家人到彰化東山鎮興廟抽籤,經廟公解籤後,果真在廟的東南方找到了生病的老人家一時鎮興廟的威名遠播,信眾遍及犁頭厝、碑仔頭、黃厝庄、東山、番仔崙、林厝里等地,各地輪流做「鬧熱」,盛況空前。